新闻作者:刘欣荣 责任编辑:张宇森
六月三十号清晨,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综合实习的老师和同学们携手北京大学及河南其它兄弟高校从三门峡出发到达了此次实习的第二个目的地——洛阳。参观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探源中华文明起源;游览了小浪底水库,深入探究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奥秘。
二里头遗址:打开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码
上午,联合实习队的各位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二里头遗址,共同展开一段中华文明的寻根之旅。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博物馆的五个展厅,了解了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王朝——夏朝的兴衰发展以及夏文化二里头文化的考古探索历程。二里头遗址以及相关研究一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个重点,二十载青灯黄卷,以徐旭生先生为首的代代考古学家们埋头苦干,不断的探索挖掘,为证明夏朝的真实存在,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而不懈努力,让同学们心生敬畏,感慨万千。且二里头文化向四方的强势扩张,辐射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国历史由“多元化”的邦国时代进入到“一体化”的王国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学们通过此次参观对于“我们的起源在哪?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等问题也有了新的领悟与体会,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
小浪底:一虹落坝昆仑水,两岸逶迤绿浪绵
下午,联合实习队来到了位于洛阳市与济源市交界的小浪底水库。小浪底是黄河中游是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是黄河的最后一个闸口。联合实习队的同学们带着前一天的知识,在导游和老师的讲解下更深入了解到小浪底吸取了三门峡工程泥沙淤积的经验教训,利用水库,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调水调沙,以减少下游河道(床)淤积。除人造洪峰之外,调水调沙的方式还有溯源冲刷和异重流冲刷。沙与水的默契在这里达成,随着一次次释放,喷薄,让黄河全线得以输沙入海,既减少了泥沙淤积造成的河床抬高又为入海口输送大量泥沙推动填海造陆。同学们也针对小浪底独特的壤土斜心墙土石坝展开讨论揭开了这一特殊大坝设计的奥秘。小浪底水库作为集减淤、防洪、防凌、洪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对整个黄河流域有着深远影响。
同学们顶着炎炎烈日,依旧饱含求知热情,是磨练亦是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悠悠岁月流淌不息,相信通过此次实习,各位老师和同学可以更加领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含义与价值,更加切身体会到总书记讲到的“千年期盼”那沉甸甸的分量和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传承黄河文化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贡献地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