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漫行西北,学有所得——记我院师生参加第十一届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联合实习

发布时间:2019-08-23
浏览次数:457
来源: 地理与环境学院

新闻作者:李汶莉   摄影作者:金明 李汶莉  责任编辑:何夏妍







2019年7月28日至8月12日,我校环境与规划学院3名师生应邀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地理学理科基地单位主办,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承办的2019年第十一届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联合实习。除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7所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所在的学校师生外,还有包括港台高校在内的全国36所高校180余名师生均参加了此次地理学联合实习。实习跨越甘肃省、青海省与内蒙古自治区,行程3000余公里,途径喇家遗址、黄河阶地、青海湖古岸堤、祁连山东段、岗什卡冰川、黑水国遗址、巴丹吉林沙漠等地,不仅涉及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地理、植物地理、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还有来自不同领域专家学者举行多次专题学术报告,实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7月29日上午,第十一届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联合实习开幕式于兰州大学逸夫科技馆顺利举行。会议由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沈正虎主持,兰州大学副校长潘保田教授、国家教育部地理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郑祥民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王乃昂教授分别致辞。潘保田教授阐述了地理学进行野外实习的意义,解释实习路线与实习点的选择,并提醒全体师生注意实习安全。郑祥民教授带领同学们回顾地理学联合实习走过的十年历史,强调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做到学有所得。王乃昂教授简要讲述了本年度联合实习的教学计划、实习行程安排与要求,还就此次实习表达了对同学们的希冀与嘱托。

两周时间内,在兰州大学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对喇家文化遗址、韩陕家黄河阶地、寺沟峡侵蚀阶地与壶穴、青海湖古岸堤、达坂山垂直自然带谱、本康丹霞地貌、岗什卡现代冰川与末次冰期冰川遗迹、黑水国文化遗址、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红层地貌、阿拉善右旗荒漠植被、巴丹吉林沙漠、雅布赖盐湖进行了重点考察。从基础的壶穴与古湖堤砾石层产状测量,到山地植被样方调查,再到土壤剖面辨析与土壤种类的确定,我院学生均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实习考察任务,地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强化与锻炼。此外,为促进两地36所高校的师生们交流与沟通,此次实习还在天祝县天堂镇举办了联欢晚会与篝火晚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同学们之间拉近了距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实习的最后阶段,12个实习小组进行最后的分组主题汇报展示。同学们选题多元,形式灵活,以本次实习内容与所学所感为出发点,运用专业软件与实测数据,通过小组分工与协作,完整地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的汇报,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信与风采,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学类专业人才培养重要的环节。跨区域地理学联合实习,是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人才培养与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尝试和探索。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举行了10次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跨区域联合实习,充分利用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和各高校长期建设的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在教学改革中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取得了明显的实习效果。此次联合实习为我院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同外校加强交流与联系的学习平台,不仅夯实了我院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锻炼了团队组织协作能力与演讲展示能力,还开阔新视野,与各大地理高校的优秀老师和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同学们也从授课老师身上领会到地理人在艰苦的野外环境下应有的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不断奋进的科研精神。最后,要感谢兰州大学全体老师与同学的辛勤付出与照顾,也感谢所有高校老师的讲解与指导,在享受知识与精神的饕餮盛宴的同时,也留下一段令人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