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张诗琦
10月23日下午,“百年地学讲坛”第37讲在我校金明校区景兰报告厅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主任、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应我部邀请,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大国竞争与地理学”的学术报告。我部学部委员、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乔家君教授等班子成员参加,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信息地理学与地理技术研究所所长翟石艳教授等系所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此次报告会吸引了200余名我校师生参会,由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丁志伟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丁志伟对杜德斌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代表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报告以“大国竞争与地理学”为主题,紧密围绕当前国际格局的深刻变革展开,系统剖析了现代地理学与大国竞争的历史渊源,从世界进入新的大国竞争时代、现代地理学起源于大国竞争、地理科学理论服务大国竞争、新时代中国地理学的使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在理论重构方面,他指出新时代中国地理学需要超越传统地缘理论中的零和博弈逻辑,将“生存空间”的竞争思维转化为“共生空间”的合作理念,将“心脏地带”拓展为生态与发展的地理枢纽,为全球治理提供指引。在学科创新方面,他指出要深化世界地理学科建设,打造“中国发展全球变局”交叉融合课程与动态教材体系;依托“一带一路”实践平台,开展地缘政治分析、跨国项目模拟等实战教学,着力培养兼具地理空间智能、国际政经洞察力与战略决策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在范式转型方面,他指出要聚焦大国博弈关键区、“一带一路”区域,深化区域国别研究,推动研究范式从静态描述“区域差异”转向动态追踪“区际联系”,挖掘不同地区在全球网络中的共生价值为跨区域合作和治理提供学理依据。在强化地理学现实作用方面,他引用胡焕庸先生的“地理学研究既要用‘显微镜’,横察中国现世;更须用‘望远镜’,纵观世界大势”和《世界地理大会宣言》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地理学人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应树立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等内容,认为中国地理学不仅要为国家的全球战略与安全提供智力支撑,更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学科力量。报告最后,杜德斌分享了国内在世界地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展示了已上线的全球创新研究网站,提出了全球创新策源地图平台的研究思路与应用前景。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就地理学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人文地理学国际数据的获取、科技创新大国的博弈等问题与杜德斌教授展开了热烈探讨。最后,杜德斌教授呼吁广大师生持续关注世界地理研究,推动中国地理学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