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黄河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8-04-11
浏览次数:436
来源: 地理与环境学院

课程编号:00300002

课程名称:黄河经济地理

英文名称:Economic Geography of the Yellow River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54  讲课学时:48  实践学时:6   学分:3

适用对象: 地学实验班本科生

先修课程: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

一、课程简介

  黄河经济地理以整个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潜在问题,并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为解决黄河流域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参考,从而推进流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主要分为通论和专题两大部分:总论部分主要是讲述黄河流域概况、阐述流域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并分析黄河流域重要城市的发展建设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专题部分主要是选择与当前资源环境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并结合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对黄河流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状况作出评价,如节能减排、生态补偿、条件估值、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水权制度建设等问题。

  本课程一般在第五学期开设。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黄河经济地理是以流域为直接对象的课程,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与动态变化直接决定了该课程的内容和重点。而流域内的经济活动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的变化密切相关,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因此,黄河经济地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色。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基本概况、产业发展基础和特征、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在全国布局中的作用;牢固树立人地关系思想,通过对流域内专题内容的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掌握的手段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

  任务:以课堂教学为主,讲述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特征,介绍黄河流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布局特点,评析黄河流域煤炭、石油、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基地的分布特征。结合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介绍黄河流域内省会城市的发展演化特征。在简要介绍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特征的基础上,阐述流域人口发展和民族构成,辨明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特征。针对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水权制度建设和水资源合理配置利用、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生态补偿、非市场物品的条件价值评估等热点问题,分别介绍相关专题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理论,总结其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掌握相关研究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把握相关的前沿热点问题。

三、教学基本要求

  黄河经济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需要将相关理论与黄河流域的典型案例进行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和手段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另外,为调动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可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关注黄河流域的某一具体问题,从而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数据、运用方法、撰写报告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黄河经济地理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论部分,主要是讲授黄河流域的基本概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对黄河流域的整体情况产生基本认识。第二部分是专题部分,主要是选取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生态补偿、低碳经济、条件价值评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水权、虚拟水、跨流域调水等热点问题,阐述相关概念、内涵、基本理论等,并对已有研究成果做出评析,为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五、实践性环节(课堂讨论)

  1、每人选取黄河流域内一个城市,应用PPT报告其发展基础和演化历程,并重点阐述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

  2、结合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任意选取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撰写综述性报告。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大量的实例,锻炼综合技能。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节                 教学环节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第一讲 绪论

3





3

第二讲 黄河流域概况

6





6

第三讲 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6





6

第四讲 黄河流域城市地理概况

3


3



6

第五讲 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

3





3

第六讲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

3





3

第七讲 条件价值评估法

3





3

第八讲 节能减排

3





3

第九讲 低碳经济发展

3





3

第十讲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3





3

第十一讲 水资源短缺和虚拟水战略

3





3

第十二讲 跨流域调水与引洮工程

3





3

第十三讲 水权交易与水权市场建设

6





6

第十四讲 课程总结

3


3



6

合  计

48


6



54

八、考核方式  

  撰写综述性学术报告作为考核依据,百分制。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无

参考书:《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钟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修订四版),1999年。

《区域经济地理学》, 陈才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人文地理学导论》,张小林等编著,测绘出版社,2004。

大纲制订人:焦文献

大纲审定人:徐晓霞

制订日期: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