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院学生参加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纪实——广西段(一)

发布时间:2024-08-09
浏览次数:0
来源:

新闻作者:吴玉琳 责任编辑:张宇森


告别爽爽的贵阳,实习队伍于8月7日下午抵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启了广西段的实习。

广西第一阶段实习为8月7日至8月8日,实习点包括: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百色起义纪念公园景区、百色-田东旧石器遗址和百色旧石器高岭坡遗址。具体实习活动如下。

8月7日 乐业天坑群

乐业天坑群是由特大型与大型天坑组成的地貌景观,地理特征典型,被誉为“世界天坑博物馆”。本次实习主要考察了乐业天坑群中的大石围天坑及大石围天坑东峰的马峰洞。南宁师范大学的卢炳雄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大石围天坑区域的地质背景和构造运动,还介绍了该区域地下河系统,并通过提问引导同学们思考天坑形成与地下河的关系。

乐业大石围天坑

老师讲解天坑相关知识

在大石围天坑东峰马峰洞,老师带领同学们观察了洞内两处河流相沉积剖面中砾石的粒径大小、磨圆度、分选性等特征,并据此推测了古地下河的水文特征。根据观测到的沉积证据论证了该处经历的间歇性抬升作用,并以此分析了地下河在天坑形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三纪地层剖面

实习师生在马蜂洞合影


8月8日 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百色—田东旧石器遗址和百色旧石器高岭坡遗址-学术报告

8月8日上午,实习队伍来到了百色起义纪念园。百色起义纪念园为“一馆多址”,所辖景点包括了百色起义纪念馆、黄文秀先进事迹馆等多个部分。根据行程安排,实习队伍首先来到了小平纪念广场并举行了敬献花篮仪式,随后,全体师生面朝邓小平同志雕像三鞠躬,向革命先辈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我院师生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前留影

仪式结束后,队伍首先来到黄文秀优秀事迹展。黄文秀同志从北京师范大学取得研究生学位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她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同学的心田,激励着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黄文秀先进事迹展

随后,实习队伍来到庄严肃穆的百色起义纪念馆。陈展内容以百色起义为主题,以邓小平同志在百色的革命活动和红七军战斗历程为主线,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分为六个部分向大家展现了那段战火纷飞、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在纪念馆现场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展陈技术的支持下,师生们仿佛沉浸在当年的历史中。百色起义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不仅见证了革命先驱们英勇无畏的精神,也激励着年轻一代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实习师生听讲解员讲解

实习队伍转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田东高岭坡旧石器考古遗址,与古人类进行了一场穿越80万年时光的对话。讲解员介绍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百色盆地共发现旧石器遗址达上百处,而田东的高岭坡遗址是其中发现较早、考古工作和研究最多、学术意义重大的遗址。2000年3月,中美科学家关于白色旧石器的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这项成果证明了亚洲早期人类制作工具的能力与非洲同期相当,打破了统治半个世纪的“莫氏线”理论,证明东方的早期人类和西方的早期人类在体能和文化上并无本质差别。

高岭坡遗址发现与发掘意义重大

实习师生参观高岭坡旧石器考古遗址

同学们随后来到遗址内部并对遗址的沉积剖面进行了近距离观察。根据南宁师范大学的李国山博士、高超博士介绍,按照考古学的地层划分方法,参考土色和土质的变化及包含物的不同进行划分,高岭坡遗址堆积物剖面从地表到砾石层一共划分出17层。参观完毕后,老师还与同学们就古地磁年代、释光测年、阶地堆积物风成说与水成说、网纹红土成因机制等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实习师生听老师讲解

8月8日晚,实习队伍在下榻酒店举行了专题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开始前,南宁师范大学的卢远教授做了精彩的欢迎致辞,详细地介绍了广西的地物风貌。郑祥民教授对本次联合实习做了阶段小结,赞扬了同学们在实习过程表现出的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同时强调大家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全国地理学高校野外实践教学联盟代表 郑祥民教授讲话

随后,来自南宁师范大学的黄胜敏研究员做了《广西斜坡带古人类、古地理与古环境研究》的专题报告,为师生们描绘了一幅广西地区古人类生活的壮丽画卷。画卷中不仅向大家展现了广西地区远古人类在此生存、繁衍以及孕育文明的历史,还向大家展示了远古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过程。黄胜敏研究员的报告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广西古人类文明的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对环境考古学的浓厚兴趣。

黄胜敏研究员作报告

广西段的实习就此拉开帷幕,在这片城湖山江海交相辉映的天地间,全国各个高校的地理学子们将踏上一段充满探索与挑战的研学之旅,深入研究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风貌,解锁这片土地上的神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