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者:吴知宣 史凡玉 责任编辑:罗则民
为提升教材、著作编写质量和学科的品牌化建设,4月25日,我部在地学楼301会议室先后召开了“139丛书”与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乡村振兴”领域系列教材推进会。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主任刘彦随,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委员、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乔家君,学院副院长丁志伟,以及各册主编和参编人员齐聚一堂,共同为教材编写工作献计献策。

上午阶段为“139丛书”推进会。“139丛书”旨在总结100年来三大领域(科研、教学、实践)、九个方面(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人文与经济地理科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黄河文明与流域科学、现代地理学教学方法、现代地理学研学实践、现代地理学决策应用)的重要成果并引领未来发展,即“139丛书工程项目”。会议伊始,各册主编依次发言,详细汇报了所负责书籍的编写进度及阶段性成果。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他们指出在资料收集阶段,面临着资料分散、来源不明以及获取渠道有限等困境,导致进度受到阻碍;在框架整合过程中,亦存在章节间逻辑衔接不紧密、内容侧重点不够突出等问题。随后,刘彦随针对各册主编提出的问题,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且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他提议构建资料共享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以提升资料收集的效率;在框架搭建方面,应以学科核心脉络为指引,强化章节间的逻辑递进关系,突出重点、难点及创新点。此外,他特别强调,各编写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严格遵循时间节点,以严谨、务实的态度确保丛书编写的质量。
下午阶段为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领域教材编写研讨会。刘彦随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局,深入剖析了该系列每本教材的重点领域、创新方向及实践价值,特别强调要充分彰显地理学与工程学交叉融合的学科特色,强化教材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人员踊跃发言,围绕省规划教材编写工作中存在的难点、改进措施以及AI技术辅助的利弊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经过充分交流,会议明确了“服务国家战略、立足河南实践、创新知识体系”的总体编写方针,为后续编写工作锚定了清晰的方向。

两场推进会的成功召开,为教材编写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方向支撑。我部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139丛书”和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乡村振兴”领域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未来,我部有决心、有信心将这些教材打造成为地理学领域的精品力作,使其在知识传播、文化传承以及人才培养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推动教学与学科建设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