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者:姚卓远 狄利雪 责任编辑:张玉茹
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专业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地理学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充分发掘地理学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同时也为“新蚁族杯”第八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选拔队伍。河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朱显峰,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小军,以及本次比赛的全体参赛师生于地学楼二楼学术报告厅参加比赛开幕式,开幕式由学院副院长丁志伟主持。
朱显峰首先对各评委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向所有参赛学生强调了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地理学是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学科,本次大赛聚焦“美丽中国建设”主题,充分体现了河南大学在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育人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他希望各参赛队伍能够通过此次比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与实践相结合。徐小军首先对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的起源和目的进行了简要介绍,之后表示本次选拔赛不仅是为全国总决赛选拔优秀选手,更是为学生搭建一个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他希望参赛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展示研究成果,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学术交流,并以地理人的视角洞察世界万象,同时在比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开幕式后,自然地理组、人文地理组选拔赛分别于地学楼二楼学术报告厅、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1室举行。本次大赛经过初赛、复赛的选拔,自然组共有11组队伍进入决赛,并特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王先彦教授、学院教师朱连奇、白秀玲、张喜旺、齐彦波担任评委;人文组共有12组队伍进入决赛,并特邀秦明周、李二玲、徐晓霞、刘静玉和赵宏波担任评委。
比赛过程中,各支参赛队伍分别围绕各自选定的地理科学议题进行展示,通过PPT呈现、真实数据支撑以及实际案例分析,以多个角度对研究内容加以阐释,体现出相应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思考深度。评委们围绕研究思路、方法运用、成果价值等维度,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关键问题,给出针对性点评与建设性建议。人文组秦明周强调选题策略的重要性,指出比赛的选题应当聚焦核心问题,避免主题涣散和表述冗余;李二玲通过强调分级数据构建中的边界性问题,引导学生重视研究过程中科学处理数据的重要性;徐晓霞对研究方法的创新性提出更高期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尝试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与研究方法;赵宏波指出部分研究在指标体系选取上存在局限性,建议参赛队伍进一步细化指标体系,深入思考指标体系的构建逻辑;自然组朱连奇认为学生应该在遇到突发状况后及时调整心态,顺利并有重点的讲解作品的核心内容;张喜旺着重引导参赛学生深入思考研究选题的内涵,激发学生对研究内容进行更深度的探究;白秀玲则强调学生应聚焦科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和论证的严谨性;齐彦波则关注参赛队伍对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指出部分作品在理论运用和逻辑推导上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设性的改进方向。

王先彦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比赛不仅彰显了学部对学生培养的高度重视,还通过选题、技术学习和成果展示等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他鼓励全体参赛学生要始终保持对地理学科的专业热忱与学术追求,持续深化专业认知,提升科研水平,力争在未来的赛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学术成果。
本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的顺利开展,不仅有利于我部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还营造出浓厚学术氛围,增进了学部内部学术交流。同时,此次大赛践行了学部提出的STEP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竞赛舞台支撑,也为工程化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支持。
自然组获奖名单:
奖项 | 队名 |
一等奖 | 光电护卫队 |
一等奖 | 光启物候队 |
二等奖 | 绿水青山护卫队 |
二等奖 | “淮”才生态智绘队 |
二等奖 | 渠连清源队 |
二等奖 | 从容应队 |
三等奖 | 寻源止旱先锋队 |
三等奖 | 绿野先锋队 |
三等奖 | 天山经纬队 |
三等奖 | 豫见蓝天队 |
优秀奖 | 城市温度探索队 |
最佳男/女选手 | 于潇博/马哲妍 |
最具创新性主题奖 | 光电护卫队 |
最具学术性主题奖 | 光电护卫队 |
人文组获奖名单:
奖项 | 队名 |
一等奖 | 绿色智行队 |
一等奖 | 夜市经济发展队 |
二等奖 | 绿韵颐和队 |
二等奖 | 新碳先锋队 |
二等奖 | 城视万花筒队 |
二等奖 | 中州耕“云”队 |
三等奖 | 豫见共富队 |
三等奖 | 薪火乡传队 |
三等奖 | 汴梁短影寻味队 |
三等奖 | 乡土寻根队 |
优秀奖 | 中州五型城研先锋队 |
优秀奖 | 汴京热力图鉴队 |
最佳男/女选手 | 刘富强/宋怡霖 |
最具创新性主题奖 | 绿色智行队 |
最具学术性主题奖 | 绿色智行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