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创新发展暨河南省地理校友研讨会在开封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09
浏览次数:0
来源: 地理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王中新


9月25日,正值河南大学113周年校庆之际,一场承载着百年地学情怀与未来发展期许的盛会——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创新发展暨河南省地理校友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景兰报告厅举行。来自学界、政界、商界、基础教育界的杰出地理校友,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季波,学术副校长、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主任刘彦随,学部副主任、国家杰青获得者傅声雷,学部副主任苗长虹,河南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校友总会秘书处秘书长肖艳等出席会议,共同见证河南大学校友总会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河南分会的成立,共商地理学科创新发展大计,续写百年学府与地理学科共生共荣的新篇章。会议由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委员、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乔家君主持。


会议开篇,校情篇《大学之道》与地理学部宣传片《河大地学 逐梦山河》缓缓放映,将河南大学与地理学科的百年脉络清晰铺展。宣传片生动展现了河南大学自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创办以来的百年历程,尤其是地理学科自1923年中州大学地学系创立后的发展轨迹。

百余年来,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地学专业创建人冯景兰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引领下,地理学科逐步发展成为涵盖人文社科、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构建起以黄淮流域和中原地域特色为根基,融合地表关键要素研究与空间信息技术集成的综合学科体系。如今,地理学科已拥有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测绘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系所一体的完整教学体系,累计培养近2万名毕业生,成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创新高地。


季波在致辞中回顾了河南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他指出,学校聚焦“双一流”“双航母”战略目标,在国家级人才引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CNS论文发表、国家级重大科技进展、一流领军人才培养、国家级荣誉获得等六大“国字头”领域实现突破。其中,地理学科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盯国家重大战略,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

季波强调,2024年学校整合优势资源成立全球首个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聘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彦随教授担任学部主任,为学科发展创建新平台、注入新动能。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地理学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希望地理学科继续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有组织科研,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度;同时呼吁广大校友持续关注母校发展,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实现校地校友协同与创新发展。


乔家君介绍了河南大学校友总会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河南分会的筹备情况。经参会校友代表表决,会议一致通过了《河南大学校友总会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河南分会章程》和《关于河南大学校友总会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河南分会第一届理事候选人产生办法》。肖艳宣布河南大学校友总会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河南分会正式成立,并宣读了首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刘彦随、傅声雷、苗长虹、秦奋等分别向分会荣誉会长、名誉会长、会长、顾问、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颁发聘书。其中,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张占武当选为分会首任会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李小建院士、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等担任名誉会长,李润田先生担任荣誉会长。


新当选的张占武会长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将带领分会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成为情感纽带,定期组织活动,延续校友间的深厚情谊;二是搭建事业桥梁,推动校友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为学部建设和河南发展贡献智慧;三是打造传统窗口,弘扬地理学科精神,助力学科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言尾声,张占武代表分会向母校捐赠一棵胡杨树。胡杨树生长环境严酷,生命力顽强,象征着河大地理学科百年坚韧、百折不挠之精神,将陈列于地学楼东英博物馆,用于实践教学,是校友返校“五个一”工程(献一策,做一事,帮一人,讲一课,捐一元)的具体体现,承载着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谊。苗长虹与秦奋代表学部接受捐赠。


会议期间,五位杰出校友代表先后发言,分享成长经历,为学科发展建言献策。河南大学原校长、荣誉会长李润田先生虽已101岁高龄,但仍通过视频表达了对分会成立的祝贺和对地理学科发展的期许,祝愿分会越办越好。李老表示,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历经百年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这离不开一代代地理人的不懈努力与无私奉献。他希望分会成立后,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凝聚广大校友,为地理学科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祝愿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在新时代再创辉煌。李老的寄语虽简短,却饱含对学科发展的深切关怀,让在场所有人深受感动与鼓舞。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名誉会长李小建教授结合自身48年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深情回顾了在河大的成长历程。作为曾经的地理学科教师与管理者,李小建对地理学科近年来在刘彦随副校长的带领下取得的成绩表示由衷欣慰,他认为学部当前活力充沛,发展势头良好,预祝学科能早日实现冲击A类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的目标。同时,作为分会名誉会长,李小建表示将全力支持分会工作,并提出一项重要建议——成立地理学科“双一流”校友基金。他认为,通过基金的设立,能汇聚更多校友资源,为地理学科冲击“双一流”、实现A类学科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百年地理学科实现新的跨越。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名誉会长张占仓从地理学“接地气”的学科特质出发,分享了自己在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的感悟。他指出,地理学在国家中长期规划、各项专项规划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性重大规划中,超过一半的参与者是地理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在90年代中期,地理学科便在传统学科中率先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河南通”等产品,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张占仓希望,河南地理校友分会成立后,全省地理学科校友能加强联系、团结协作,无论身处管理岗位、科研岗位、教学岗位还是商业岗位,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关心支持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的发展,为学科在国内同行业中持续前进贡献力量。

河南中信达房地产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垒作为企业界代表发言。钟垒校友回忆,1991年进入河南大学地理系地理教育专业学习,四年的大学时光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阶段。在地理系的学习,不仅让他掌握了地图、地貌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系统的、空间的、综合的地理科学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他后来的创业与企业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分会副会长,钟垒表示将深感责任重大,未来会全力服务各位校友,支持分会与理事会的工作,为母校地理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承诺,将积极宣传母校成就,提升河南大学地理学科的影响力;同时,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为母校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此外,钟垒还为本次盛会捐赠了伴手礼,为会议增添了一抹亮色。

2002级校友、全国模范教师、安阳实验中学副校长贾晗作为基础教育界代表发言。作为一名扎根高中地理教学一线的教师,贾晗表示,河南大学地理学科百年沉淀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在高中地理课堂上,他努力将地理学科的广阔视野转化为学生眼中的山河浪漫,将野外考察的实践经验变成激发学生探究欲的生动案例,把母校的学术严谨与育人温度传递给一届又一届的高中生。看到学部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贾晗深感自豪。他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河大地理人的身份为荣,在高中地理教育岗位上深耕细作,让更多学生因地理学科认识世界、热爱家乡,这既是对母校培养的最好回报,也是一名地理学科校友对教育事业的不变承诺。


刘彦随在会上发表讲话,系统阐述了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的发展思路、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为学科发展擘画了清晰蓝图。他指出,地理学已进入从“地理科学”向“地理科学与工程”转型的关键时期,学部将聚焦综合地理学与地理工程前沿方向,构建“地理科学—地理技术—地理工程—地理实践(Geo-STEP)”四维融通的学科体系,强化交叉型、综合性、工程化的学科特色。同时强调了学部着力推进地理学科发展的“135规划”和“36X体系”,创建“Geo-STEP”融通创新模式、场景式环境育人范式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刘彦随介绍,地理学部已在空间信息技术与时空大数据系统开发、黄河流域与黄河故道地理工程、气候地理与生态地理学、中华文明基因工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全面推行“2+2”教学改革和“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学术、职业、创业等多方向发展路径,并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在科研平台方面,成功共建空间基准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乡村振兴(兰考)研究院等,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历史性突破。最后,他恳请广大校友积极参与地理学部建设和学科发展平台创建工作,为地理学科筑峰和“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他表示,当前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已拥有250多名正式职工,各类学生近3000人,已发展成为研究型、综合性重点学科,相信在全体师生与广大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地理学科一定能实现既定目标,为河南“双航母”、河大“双一流”建设和地理科学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会议最后,全体参会人员起立奏唱《河南大学校歌》。激昂的旋律回荡在报告厅内,传递着河大人对母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场盛会,不仅是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发展的里程碑,更凝聚了各方力量,为学科在新时代乘风破浪、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校地校友合作,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风格”的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学科目标奋勇前进。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学校党政坚强领导和地理学部师生、广大校友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凝聚更加强大的“河大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地学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