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者:谭铎 摄影记者:吕可文 责任编辑:王中新
2025年9月25-26日,我校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牵头召开校友代表座谈会。26日上午,区域与城市科学系问计校友研讨会于人文楼307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区域与城市科学系副主任姚飞主持。
会议伊始,学部主持人姚飞对参会人员逐一介绍,其中包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1978级校友)、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夏保林(1988级校友)、富士康科技集团监事会主席张占武(1988级校友)、安阳市第二中学副校长贾晗(2002级校友)、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空间规划分院院长唐永(2004级校友)等行业领域校友代表;在校方出席人员中,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副主任苗长虹、地理科学学院执行院长赵威、学部委员潘少奇、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丁志伟、区域与城市科学系主任翟彬及教师代表高建华、李二玲、彭宝玉、刘静玉等共同参会,为后续校地合作、人才培养等议题交流奠定基础。

会议第一项议程中,赵威向校友代表汇报第五轮学科评估以来学部地理学科的发展成效,介绍该学科近年来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进步奖斩获、国际影响力学术论文发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国家重点及重大项目立项等标志性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果。他进一步说明,当前我部正推进“2+2”综合改革、逐步构建“36X”教学科研培养体系,后续将重点提升学生科研产出能力尤其是标志性成果产出能力,同时持续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为我校地理学科冲击“双一流”建设目标凝聚力量。
会议第二项议程进入“问计校友”环节。翟彬首先就当前学生就业难题及专业培养方向向校友代表征求意见。校友夏保林围绕规划行业发展趋势与实际需求进行分析。他指出,我国规划行业已从增量发展阶段转入存量发展阶段,业务量缩减是当前行业就业竞争加剧的重要原因;同时提到,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综合性人才需求将逐步增加,尤其在数字城市、城乡融合、城市更新等领域,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持续提升,因此建议学院从专业技能强化入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适配行业变化。校友张占仓则从国家发展形势、产业变革趋势、学科自身特点三个维度提出建议,认为在当前变革背景下,高校专业改革势在必行,专业知识传授需紧跟时代节奏;结合国家数字化战略,他提出数智化是各行业发展必然方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转变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数据、数字技术,增强核心技能;此外,他强调学生培养应强化实践环节,推动学生深入一线获取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在就业议题的深入探讨中,李二玲就“当前学生就业面窄、就业偏好集中于体制内单位而非企业”的现状,提出破局思路的探讨需求。校友张占武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议,在学生培养与职业规划工作中,既要注重拓展学生就业视野,也要加强对学生就业期待的引导。他指出,地理学具备突出的综合性优势,相较于其他学科,企业就业应成为地理专业学生的重要选择方向。同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他提到产业地理、企业地理是极具价值的课程模块,相关专业知识对企业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建议学院在人文地理专业培养中强化这两类课程教学,同时推动引进行业导师、建设对接实际需求的产学研基地,为学生拓展多元就业渠道提供支持。

会议最后,苗长虹作总结发言。他对各位校友返校参与本次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同时针对学生培养工作指出,当前高校教学需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及时更新学科知识体系与教学实践内容。对于我校地理学科,他明确当前学科转型的核心抓手为“地理学与工程融合、教学与实践结合、课堂与社会契合”,以此培养适配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他提到,河南大学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领域历来有“改革前锋”的传统,当前应把握历史契机,以坚定决心、务实举措推动地理学科深化改革,实现地理专业人才“经世致用”的培养目标。最后他强调,学科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推进过程中需持续依托学校学部及教师团队、行业校友代表,以及校友所在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单位的多方协同支持。
本次校友问计活动通过深度对话与意见征集,为区域与城市科学系优化人才培养、革新教学模式、深化科教融合注入精准动能。活动既夯实了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联结,更搭建起“学术-产业-政策”协同创新平台,为系部人才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平台支撑。未来,学部将持续激活校友资源网络,推动问计成果转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实效的具体效能,为我校地理学科高质量发展筑牢长效支撑。